【新桥百科】每天的刷牙黄金时间,一定记住这个数字!
2025-09-30 09:38
已接受 次咨询
“早晚刷牙,不长蛀牙”这句话,几乎每个人从小听到大。但生活里,不少人会犯嘀咕:“一天刷两次牙真的有必要吗?”“要是实在偷懒,只刷一次的话,早上刷好还是晚上刷好?”其实,这些疑问的答案,都和口腔里看不见的“健康杀手”—— 牙菌斑息息相关。今天就带大家彻底搞懂:为什么一天至少要刷两次牙?为什么晚上那一次刷牙,绝对不能省!
早晚刷牙才是“正确投资”:别错过关键12小时
让我们牙齿遭罪的龋病(蛀牙)和牙周病,罪魁祸首都是长期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细菌,它们聚集在一起,就形成了牙菌斑。但牙菌斑并不是一下子就变得“顽固难除”的,它的形成和成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,当刚刷完牙后,便开始有少量松散细菌借助唾液薄膜附着在牙面上;随后细菌数量逐渐增多,附着也更为牢固;12小时后,附着的细菌开始繁殖代谢并形成复杂生物膜结构,菌斑逐渐成熟且难以通过简单刷牙去除;而经过24小时,牙菌斑会完全成熟,形成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群落,此时的菌斑对口腔健康威胁很大,容易引发龋齿和牙周疾病。
从这个过程就能看出:只有在两次刷牙间隔不超过12小时时,也就是牙菌斑处于初期附着阶段,我们才能通过刷牙的机械摩擦,配合牙膏的清洁作用,把牙面上的细菌有效清除。如果每天只刷一次,间隔时间长达24小时,牙菌斑早已成熟“成精”,再怎么用力刷,也很难彻底清除它们—— 这就是为什么每天早晚都要刷牙,绝对不能偷懒的原因。
晚上刷牙是“重点投资”:少刷一次风险翻倍
很多人觉得早上刷牙是为了清新口气、迎接新一天,晚上刷不刷无所谓。但事实上,晚上刷牙的重要性,甚至超过了早上。这背后,藏着口腔在夜间的“特殊变化”
夜间唾液减少,细菌更容易“作乱”
唾液是牙齿的“天然保护盾”:一方面,它能不断冲刷牙齿表面,带走食物残渣,抑制细菌生长;另一方面,唾液里含有的钙、磷等矿物质,能让受损的牙面重新“变硬”(也就是“再矿化”)。但到了晚上,我们睡觉时唾液分泌量会大幅减少,这层“保护盾”就变弱了。细菌失去了唾液的抑制,会趁机大量繁殖,对牙齿的威胁也随之升级。而晚上刷牙,能在唾液减少前,把牙面上的细菌量控制在最低水平,从源头减少细菌“作乱”的可能。
清除白天残留的“细菌口粮”
我们一天要吃三顿饭,甚至还会吃零食,这些食物的残渣会留在牙齿缝隙、牙龈边缘。这些残渣里含有大量糖分,就像细菌的“口粮”,细菌吃了这些糖分后,会代谢产生大量酸性物质。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,长期被这些酸性物质“浸泡”,就会慢慢被溶解、侵蚀,时间久了就会形成龋洞(也就是蛀牙)。晚上刷牙,能把白天残留的食物残渣彻底清理掉,相当于断了细菌的“粮食”,避免它们产生酸性物质伤害牙齿。
阻止牙菌斑夜间“疯狂生长”
前面我们说过,12小时后牙菌斑会开始成熟,而夜间正是细菌滋生、牙菌斑加速积累的“关键期”。如果晚上不刷牙,白天形成的牙菌斑会在夜间持续繁殖、变厚,时间久了还会钙化形成牙结石,牙结石不仅刷不掉,还会进一步刺激牙龈,引发牙龈炎、牙周炎,甚至导致牙齿松动。晚上刷牙,能及时清除白天形成的牙菌斑,阻止它们在夜间“疯狂生长”,大大降低牙结石、龋齿和牙周病的风险。
告别晨起的“异味尴尬”
很多人早上起床后会觉得口气重,这其实和细菌有关,口腔里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时,会产生一种叫“挥发性硫化物”的物质,这种物质就是口腔异味的主要来源。如果前一晚不刷牙,食物残渣和细菌会在口腔里停留一整晚,产生的异味物质会更多,晨起的口气也会更明显。晚上刷牙能把食物残渣和细菌一起清除,减少异味物质的产生,让你早上起来口气更清新。
最后提醒:认真做好早晚刷牙,这波“口腔投资”稳赚不亏
看完这些,要知道:早晚刷牙不是“走形式”,而是对口腔最划算的“健康投资”。早上刷,清夜间细菌;晚上刷,防白天菌斑,两次都做到,才能给牙齿筑起“全方位防线”。
从今天开始,别再让“偷懒”耽误了口腔健康,认真刷好早晚两次牙,每次刷够3分钟,把牙齿缝隙、牙龈边缘都照顾到,让牙齿远离蛀牙、牙周病的困扰,收获一口健康好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