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桥动态 >

【新桥百科】太坑娃!90% 家长都有的乳牙误解,你家娃踩了多少

2025-10-08 10:01

已接受 次咨询

  “哎呀,乳牙反正早晚要换,坏了也没关系!” 这句话是不是特别耳熟?不少家长都曾抱着这样的想法,觉得乳牙只是“过渡品”,没必要太在意。可直到孩子半夜被牙疼折磨得哭闹不止,或是因为一口发黑的蛀牙,连笑都不敢痛快咧嘴时,才追悔莫及。

  新桥口腔儿童口腔科主治医师陈婉丽,经常接诊因这种观念延误治疗的孩子,家长带着焦虑,孩子忍着不适,原本能早预防、早解决的小问题,最终演变成了麻烦。今天,我们就跟着陈医生聊聊“乳牙保护”这件事,希望能给各位家长提个醒,帮孩子守住一口健康的小牙齿。

  误区一:“乳牙是‘临时工’,坏了无所谓”

  乳牙绝非“临时牙齿”,它对孩子的口腔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,主要承担三大核心作用,一旦龋坏(蛀牙),会引发一系列连锁问题:

  1. 乳牙是“营养吸收与颌骨发育的基础”

  健康乳牙能充分咀嚼食物,帮助身体高效吸收营养;同时,咀嚼过程会刺激颌骨正常生长,为未来恒牙萌出预留足够空间。若乳牙严重龋坏:孩子会因牙疼养成偏侧咀嚼习惯,长期导致面部肌肉发育不均、脸型不对称;蛀牙内的致病菌可能进入血液循环,增加发烧、肾炎甚至心脏疾病的风险。

  2. 乳牙影响“语言发育与心理健康”

  口腔前部的门牙对清晰发音至关重要,若门牙因龋坏过早脱落,会导致说话“漏风”,影响语言发育;同时,一口蛀牙可能让孩子因外貌问题产生自卑心理,进而影响社交成长。

  3. 乳牙是“恒牙萌出的‘导航仪’与‘保护伞’”

  导航作用:乳牙牙根周围的空间是恒牙萌出的“预定轨道”。若乳牙因龋坏提前脱落,相邻牙齿会挤占空位,导致恒牙萌出时空间不足,出现排列拥挤、错位等问题,后续可能需要复杂的牙齿矫正。

  保护作用:乳牙牙根与下方的恒牙胚距离极近。若蛀牙深入引发根尖周炎,炎症会蔓延至恒牙胚,导致恒牙发育受损,萌出后可能出现表面缺损、黄褐色斑点,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恒牙胚坏死、无法正常萌出,相当于恒牙在发育阶段就留下了健康隐患。

  误区二:“不吃糖,牙齿就不会坏”

  糖是导致龋齿的主要“帮凶”,但绝非唯一“元凶”。新桥口腔儿童口腔科主治医生陈婉丽打了个比方:“如果把蛀牙比作一场‘牙齿拆迁’,那需要四个条件同时满足,缺一不可。”

  一是“拆迁队”(致龋菌,如牙菌斑),即口腔内存在致龋细菌;

  二是“建筑材料”(食物),不仅是糖果,米饭、面包、水果、牛奶等含糖分或淀粉的食物,都会成为细菌产酸腐蚀牙齿的“原料”;

  三是“施工场地”(牙齿),牙齿表面的窝沟、缝隙等不易清洁处,为细菌聚集提供条件;

  四是“施工时间”,细菌与食物残渣需在牙面停留足够久才能持续破坏。

  因此,即便控制了吃糖,若孩子常吃饼干、喝酸奶,且饭后不漱口、刷牙敷衍,口腔内的“牙齿拆迁队”仍会持续 “施工”,最终导致牙齿出现龋洞。

  误区三:“孩子看牙太受罪,能忍则忍”

  “担心孩子看牙受罪”或许是家长面对乳牙治疗时最大的顾虑,但实际上,如今儿童口腔诊疗的理念与技术已大幅进步:专业儿童牙医擅长通过行为引导、正面激励或分散注意力的方式,帮助孩子放松配合;若牙齿病变较重可能引发不适,医生会规范使用局部麻药确保治疗全程无痛; 针对年龄过小或存在特殊情况的孩子,还可通过镇静治疗或全麻下牙齿治疗等方式解决问题。更关键的是,乳牙治疗遵循“越早越省心” 的原则,早期仅需处理一个小洞时,几分钟就能补好,孩子基本无明显不适感;若拖延至龋坏深入牙髓,不仅治疗周期变长、操作更复杂,孩子要承受的疼痛(如牙疼反复发作)会增加。因此,“能忍则忍”反而会让孩子多受罪,还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

  科普时间到!

  如何预防乳牙龋坏呢?

  保护儿童牙齿健康需坚持科学的日常护理与定期专业防护相结合,具体可从六方面入手: 宝宝萌出第一颗牙起就要开始刷牙,需使用含氟牙膏,每天早晚各一次,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,同时要重视牙缝清洁,借助牙线清除牙刷难以触及的牙缝区域,减少牙缝龋坏风险。饮食上需控制糖分摄入的总量与频率,少喝碳酸饮料,少吃饼干、蛋糕等粘性食物,餐后最好及时漱口或刷牙,定期为牙齿“加固防护”,建议每3-6个月做一次涂氟治疗,给牙齿穿上“保护层”,当乳磨牙和恒磨牙完全萌出后,还需进行窝沟封闭,用专用材料封闭牙齿咬合面的窝沟,避免食物残渣堆积引发龋坏。此外,要坚持每3-6个月带孩子看一次牙医,既能让牙医尽早发现潜在口腔问题,也能获取专业的牙齿防护指导。

  乳牙已经龋坏了怎么办?

  乳牙龋坏并非“换牙就好”,若不及时处理,可能引发恒牙萌出异常、孩子咀嚼疼痛甚至面部发育不对称,因此发现牙齿变黑、有黑洞或孩子喊牙疼时,需尽快带娃看儿童牙科。浅龋可通过涂氟或简单补牙控制,中深龋可能需要根管治疗后修复,严重到无法保留的牙齿拔除后还需戴间隙保持器预留恒牙空间。

  日常护理中,家长要帮孩子用含氟儿童牙刷早晚刷够2分钟(至少到6岁),少给孩子吃甜食、避免含奶瓶睡觉,每3-6个月做一次牙科检查和涂氟,才能有效预防龋坏加重,保护乳牙健康直至正常替换。

  【医生简介】

  陈婉丽 新桥口腔成都总院儿童口腔科主治医师

  擅长儿童错颌畸形早期矫正、青少年固定矫正治疗、隐形矫正治疗;熟练掌握牙体牙髓病治疗、固定义齿及活动义齿修复、各类复杂牙拔除等。

  参考资料

  [1]FEATHERSTONE J D B. The role of bacteri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ental caries[J].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, 2000, 79(4): 836-841.

  [2]NOWAK A J, CHRISTENSEN J R, TANZER J M. Pediatric dentistry: infancy through adolescence[M]. 6th ed. Philadelphia: Elsevier, 2019.

  [3]SLAYTON R L, URQUHART O, ARAUJO M W B, et al. Evidence-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n nonrestorative treatments for carious lesions: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[J].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, 2018, 149(10): 837-849.

  [4]秦满. 儿童龋病临床综合管理: 以维护牙弓完整性为核心的概念与实践[J].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, 2019, 37(4): 343-349.

  [5]王小燕,汪俊. 儿童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诊治策略[J].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, 2020, 47(1): 1-6.

  [6]中华口腔医学会. 婴幼儿龋防治指南[J].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, 2021, 56(8): 761-768.

  [7]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. 儿童乳牙龋病预防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[J].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, 2020, 38(5): 节选.